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4月26日3时3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中心舱径向端口,随后3名航天员顺畅进驻空间站。在值守天宫期间,航天员们还将进行“太空养鱼”,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讨方针,施行国内初次在轨水生生态研讨项目。
从神舟一号孤身打破云霄,到单独挤在神舟五号里的杨利伟,再到今日坐拥天宫空间站“水族缸”的“80后”乘组,今日,咱们请特约科普作者、我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雷淼来说说历代神舟的光辉故事。
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
完结“从无到有”独立载人航天
为什么载人航天事业的地图从飞船一向拓宽到了空间站?由于人类去太空并不只仅为了抵达,而是要使用太空的特别环境,去做地上上不易进行的科学研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是我国研发的交游于地上和太空之间的交通工具,天宫空间站是长时刻绕着地球运转的试验室和人员寓居场所。许多太空研讨项目需求接力完结,比如前一个乘组耕种的水稻,由下一个乘组收成,但凡需求有人长时刻照顾的空间使用,就得在空间站里完结。
时刻回溯至1992年9月,这一年我国发动载人航天工程,并确认“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开端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展开空间使用试验;第二步,打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能、空间飞翔器的交会对接技能、发射空间试验室,处理有必定规划的、短期有人照顾的空间使用问题;第三步,制作空间站,处理有较大规划的、长时刻有人照顾的空间使用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便是“从无到有”,从无人飞船到有人飞船。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获批立项后,从开发制作新一代运载火箭、丈量船、发射场,到建立北京航天指挥操控中心与选拔训练航天员,各项作业有条有理地逐个展开。通过7年的研发测验,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搭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焚烧升空,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前奏。飞船依照预订程序在轨运转14圈,于21日3时41分下降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飞船必须在轨运转14圈,是由于这样才干成功着陆四子王旗。由于地球在自转,飞船多飞一圈落点会偏西一个半时区(约1840公里),少飞一圈则落点偏东一个半时区。
但回来进程中呈现了一个小意外,飞船在行将回来时忽然不履行操控中心宣布的数据注入指令,几回测验均未成功。面临突发状况,北京航天指挥操控中心的专家们镇定镇定,不到半小时就拟定出毛病扫除计划并通过仿真验证,总算在发动飞船回来程序仅剩10秒时,通过远望三号丈量船成功注入数据,使飞船依照预订计划回来。
通过这次飞翔,无论是飞船、运载火箭,仍是发射场、测控通讯等体系,均饱尝住了检测,开端证明了计划设计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相关技能和管理人员取得的很多名贵经历为后续各项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了4年,通过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的逐次晋级与缜密测验,我国航天总算做好了正式载人飞翔的预备。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完结14圈盘绕地球飞翔之后,神舟五号回来舱于16日6时23分在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成功下降,杨利伟安全出舱。这次飞翔最激荡人心的一幕呈现在飞船进行第七圈飞翔时,杨利伟在太空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号,并向地球宣布问好:“和平使用太空,谋福全人类。”
神舟五号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把握载人航天技能的国家。与苏联和美国的载人首飞比较,神舟五号的进程十分完好:苏联的东方1号回来时,加加林是弹射出舱、跳伞着陆的;而美国的水星-红石3号并未盘绕地球,只飞了15分钟就落在离发射场约490公里的大西洋中。
继“单人单日”的神舟五号之后,又通过两年技能改善,神舟六号于2005年10月搭载费俊龙、聂海胜成功履行了“多人多日”的飞翔使命。至此,我国彻底具有了载人六合往复才能,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
神舟七号至神舟十一号
完结舱外活动、交会对接等要害技能验证
具有了载人六合往复才能,我国人能够打造归于自己的空间站了。可是,想具有空间站,还要学会几个高难度动作。首要,航天员要通过飞船进出空间站,空间站各舱段也要在太空拼接拼装,因而需把握交会对接技能。其次,空间站长时刻运转在太空中,需求保持轨迹高度和姿势,必须有才能在轨补加推动剂。第三,空间站的保护与某些使用试验要在舱外履行,故而要具有支撑航天员舱外活动的技能设备。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便是把握这些要害技能。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焚烧起飞,并于27日履行了初次“太空散步”使命。航天员翟志刚身穿我国制作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全身出舱,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航天员刘伯明则在轨迹舱帮忙合作,头部、手部部分出舱。两位航天员的舱外活动持续了19分35秒,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发舱外航天服的技能实力。
神舟七号还成功开释了一颗伴飞小卫星。小卫星为飞船拍了不少相片和视频,还进行了对轨迹舱随同飞翔的试验,标志着我国把握了空间开释和绕飞技能,也是我国载人航天测控通讯体系初次完结多方针测控。在接下来的几回交会对接与未来的空间站搭建中,这些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
神舟七号的成功,奏响了空间站要害技能验证的序曲。通过严重、完善的筹备作业,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方针飞翔器发射升空,那时的它还算不上空间试验室或空间站,仅仅作为其他飞翔器的接合点,并不会长时刻驻留太空。不过,天宫一号现已具有了环境操控和生命保证才能,有一个暂时试验舱,能够看作空间站的第一代雏形。
天宫一号就位后,慎重地与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完结了两次主动对接试验,均获成功。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升空后,与天宫一号别离施行了主动和手控两次交会对接,夯实了这一要害技能。在此次使命中,刘洋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人航天员,偶然的是,神舟九号发射当天也是国际首位女人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进入太空49周年的纪念日。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于13日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25日,飞船与天宫一号别离之后,完结了绕飞天宫一号及近距离交会等,这是我国初次使用性航天使命。在这次使命中,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视频通讯,对地上上的中小学生进行了40分钟的物理学太空授课,并与师生们展开了实时互动沟通。太空授课背面隐含的是不间断太空通讯的技能才能,为了上好这堂课并施行越做越高端的后续使命,通讯网络从5年前就开端搭建了:2008年到2012年,3颗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连续布置到距地35786公里的地球停止轨迹,从多个视点“仰望”地球,对天宫一号与神舟地点的近地轨迹完结了彻底掩盖。
接下来要做的,是制作一座空间试验室,为航天员中长时刻在轨居留做预备。空间试验室需求具有中期载人飞翔与长时刻无人值守的才能,还要支撑推动剂在轨补加和物资供应,为正式的空间站做好技能验证。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发射升空。同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出征,并于19日与天宫二号完结对接,开端了长达一个月的中期驻留。在此期间,神舟十一号乘组进行了包含航天医学、空间培养、空间科学、在轨修理在内的多项太空试验。航天员在天宫二号耕种生菜种子,养了6条蚕宝宝,还进行了人类初次太空脑机交互试验。
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迎来“新同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并进行了主动交会对接,于27日完结初次推动剂在轨补加试验。之后2个月内,天舟一号又履行了两次脱离、对接和补加试验。天舟一号虽然是不载人的货运飞船,但这次飞翔含义严重,由于它验证了要害的在轨补加技能,为空间站的拼装制作和长时刻运转扫清了物资动力补给的最终妨碍,是空间试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旅,标志着我国航天跨进空间站年代。
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五号
制作天宫空间站
从2020年开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端施行第三步:制作正式空间站。
2021年4月29日,我国空间站天和中心舱发射升空,这是空间站的操控中心和航天员驻站期间的首要活动场所。其内部有3倍于天宫二号空间试验室的航天员活动空间,装备了再生式生命保证体系,能够支撑航天员长时刻在轨驻留;在推动体系上,它装备了4台霍尔效应推动器,在国际上初次将此技能用于载人航天器;装备了一条10.2米长的智能机械臂,能在舱外灵敏匍匐,履行舱段转位、状况检查作业,并帮忙人员转移和物资转移。
2021年6月17日和10月16日,天和中心舱先后迎来了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前者驻站3个月,后者则驻站半年。从此今后,半年驻留就成了神舟乘组在天宫空间站的常态。除了进一步验证长时刻驻留、再生生保和对接技能之外,两个乘组的重要使命都是对空间站进行制作,他们各自进行了两次舱外活动,每次均长达6小时左右,作业内容包含舱外活动相关设备拼装、全景相机抬升、机械臂悬挂设备和转接件装置等。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升空,神舟十四号乘组是我国载人航天“物流”最繁忙的一个乘组,也见证了空间站“猛长个子”的进程。他们在驻站期间进入过早已对接在此的天舟三号、四号货运飞船,签收了后来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还收到两所“大房子”:7月24日发射的问天试验舱和10月31日发射的梦天试验舱,完结了“一居改三居”。神舟十四号乘组履行了累计近16个小时的舱外活动,最终在2022年11月30日迎来了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初次完结我国载人航天“太空会师”,空间站长时刻驻人形式从此敞开。
通过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的持续制作,我国天宫空间站根本竣工,进入科学使用阶段。尔后,为了进一步支撑在轨科学试验,为航天员的作业日子发明更好的条件,我国计划当令发射扩展舱段,进一步扩展空间站构型。
神舟十六号今后
空间站进入使用发展阶段
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的模仿画面。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出征太空,于同日快速对接天宫空间站。乘组中初次呈现了戴眼镜的航天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载荷专家桂海潮,他是首位非军职身世的航天员,首要担任空间站的科学使用试验。乘组中还呈现了航天飞翔工程师这一职务,由非飞翔员身世的朱杨柱担任。神舟十六号的成功抵达,标志着天宫空间站进入常态化值守,正式敞开使用与发展阶段。于同年10月26日进入太空的神舟十七号乘组除了展开惯例科学使用试验之外,还履行了空间站舱体巡检和太阳翼修理作业。
而此次抵达天宫的神舟十八号乘组,除了担任空间站的惯例保护加固之外,还要展开90余项实(试)验,如“太空养鱼”、有机分子来源探求、植物茎尖干细胞功用研讨、光滑资料在空间条件下的露出特性等试验。总归,跟着天宫空间站进入使用发展阶段,在轨科研作业会持续平稳推动,研讨范畴的掩盖面会越来越广,参加的国家和地区也将越来越多。我国一向建议,我国空间站不只归于我国,也归于全国际,它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我国奉献”、供给更优“我国计划”。
现在,我国载人月球勘探工程登月阶段使命正在稳步施行中。从神舟飞船到天宫空间站取得的技能才能、名贵经历、科研成果必将助力载人月球勘探,以及更悠远的深空勘探使命。我国航天人面临新征途,将坚持自立自强、立异逾越,在众多太空闯出更宽广的六合。
(供图:视觉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