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跟着我国将生物多样性维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动物维护和生物多样性办理方面,四川也拿出了“四川方案”。2021年10月12日,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建立,这不仅是我国初次以单一物种称号打开国家公园体系试点,更是一个被“伞护”的生态家乡。2.7万平方公里的“公园”范围内,得到维护的不仅是大熊猫,还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维护而得到“伞护”。
一年过去了,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大熊猫栖息地,一些改变正在悄然产生。2022年12月8日,“生物多样性之美”网络主题活动暨国家公园媒体行在四川以“云发布”的方式发动。让咱们经过图文、视频的方式,带咱们一同“云游”大熊猫国家公园,看见生物多样性之美。
405个
成都片区埋设桩体405个
确界定标让公园办理更标准
“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请注意维护野生动物。”从成都动身,一路向西,80余公里外的崇州市文井江镇鸡冠山村,蓝底白字的提示牌下,一块夺目的界桩立在路旁。
确界定标,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造一项重要的基础性作业,对标准公园办理、执行严厉维护、强化分区管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办理局印发文件,宣告正式发动大熊猫国家公园打桩定标作业,而成都办理分局的这项作业上一年就已在崇州片区敞开。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其间中心维护区145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35平方公里。
经过界碑、界桩、电子围栏和公共表明辨认系统等维护设备,对大熊猫国家公园依照办理方针、用处及管控强度,划分为中心维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归入生态维护红线办理,施行差别化用处控制。
到现在,成都片区埋设桩体超越400个,其间界碑17个,界桩315个,区桩71个。崇州片区碑桩已于2021年12月完结埋设并经过预检验,都江堰、彭州、大邑片区估计将在本月完结桩体埋设。
6个
建成6个人工窟窿
为大熊猫供给“维护所”
一只成年大熊猫单独出现在人工饮水点邻近,时而趴在水池边喝水,时而仰卧在草地上嬉戏游玩。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作业人员对红外线相机进行数据搜集收拾时发现,装置在龙池小草坡海拔2600米的两台红外线相机,同一天屡次拍到野生大熊猫的身影。
近年来,跟着栖息地生态维护力度加大,大熊猫越来越频频地出现在监控镜头里。
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造以来,成都办理分局不断加强所属片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维护修正,打造以维护大熊猫为中心的生态家乡。
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与大自然维护协会(TNC),协作打开了大熊猫户外产仔人工窟窿建造及后续红外相机监测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为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供给户外繁育场所,尤其是在大雪掩盖的冬天,人工窟窿更是为野生动物供给了维护所。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站长朱大海介绍:“咱们共修建了6个人工窟窿,期望大熊猫产仔的时分可以充分运用窟窿。”
人工窟窿设置一年后,作业人员对邻近红外相机进行数据搜集收拾,发现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在人工窟窿内活动频频,已彻底接受了人工窟窿。红外相机先后监测到大熊猫、四川羚牛、川金丝猴、林麝四种国家一级维护动物拜访人工窟窿。
野生动物对人工窟窿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户外繁育维护条件缺乏的问题。
1.3亿元
成都片区推出野生动物闯祸稳妥
第一年的保额达1.3亿元
南岳社区是都江堰市龙池镇最偏僻的社区之一,共有居民340户,有56户居民终年居住在深山中,王昌全便是其间之一。
“那天原本想上山去收点蜂蜜的,成果走近一看,现场一片狼藉,有近20个蜂箱彻底损坏。”王昌全回想道,“可能是黑熊把蜂蜜给吃了。”其实相似的场景他现已见过很屡次了,他的蜂箱每年都会遭到至少两次山公或许黑熊的“光临”。
可是这一次与从前不同,王昌全想起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办理分局为咱们购买的“野生动物闯祸稳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拿出“野生动物闯祸稳妥理赔须知卡”,卡片上具体说明晰报案流程、摄影取证要求以及作业人员联系方式。按规则上报后,很快王昌全就收到了赔付3240元,一切操作流程均经过手机完结。
为化解野生动物闯祸损害带来的对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办理分局推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野生动物闯祸稳妥”,为成都片区内的居民和游客供给生命和产业安全保证。保证时刻从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第一年的投保金额为60万元,保额达1.3亿元。
王昌满是该稳妥收效以来的第一位理赔目标。“有了稳妥兜底,咱们农户会愈加安心,还会自动担当起维护野生动物的职责。”他说。
60人
建立共建共管委员会
60名居民化身熊猫“守护者”
“本年之内,咱们要让大熊猫文明走廊落地,以全域旅行推进云华村成为当之无愧的雪山下的熊猫村。”2022年3月18日,大熊猫国家公园云华村共建共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云华村举行。
为了更好地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引导原住民参加生态维护,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办理分局以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都江堰市龙池镇飞虹社区为试点,首先建立了由政府主导、管护总站参加、村(社区)两委牵头、乡民为主体、公益安排协作、学研企赋能的共建共管委员会。建立社区共商共建共管渠道,立异乡民自治办理模式。
经过施行大熊猫国家公园团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试点项目,2022年至今各总站延聘原住民60人,签定巡护监测协议,组成团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队,每月打开不少于4次的巡护监测。
从原住民到熊猫“守护者”,为了让咱们更好地习惯新身份、打开作业,2022年2月至3月,都江堰片区、彭州片区、崇州片区、大邑片区还针对巡护监测队员打开了巡护监测训练,教咱们怎么辨认户外痕迹、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并在户外进行GPS运用、红外线相机装置、户外植物辨认等技术实操。
34座
34座小水电站关停
飞瀑奇迹再现西岭雪山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十余条飞瀑犹如一条条珍珠项链装点于山间。
“太不容易了,没想到还能再次见到小飞水瀑布。”曾泽军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副站长,参加大熊猫维护作业长达20年,他也成为了大熊猫家乡维护力度不断增强的“见证者”。
2021年,为夯实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本底,复原国家公园“原真性”,四川多部分一起拟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整理退出施行方案》,成都片区连续打开小水电整理退出作业。现在,成都片区36个小水电站退出方案傍边,已有34座小水电站正式退出。
伴跟着小水电站的关停,山上一些消失的景象再现,落差300多米的大飞水瀑布,落差150米、宽度达60至70米的小飞水瀑布,从前的涓涓细流变成了湍湍急流。
伴跟着消失数十年的“千年飞瀑”胜景重现西岭雪山,大邑这座雪山小城产生着实实在在的改变。大邑生态底色更亮,游客越来越多。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立一年来,像这样“人退猫进”的比如产生在四川的许多村庄。水电站、煤矿、木材厂被关停,乡民放下了赖以生存的锯子、铁铲,一脸愁容下山,却又在大熊猫和生态越来越好带来的新商机里展露笑颜。而在这一退一进之间,一幅关于生物多样性之美的画卷正在四川的绿水青山间缓缓打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